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让一个来自欧洲的思想在万里之遥的中国开花结果,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日中国,之所以能以雄伟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面向未来,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一、坚定文化自信,走好自己的路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当今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只有植根于五千多年文明的文化沃土,才能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给坚定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认真领会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坚定走自己的路的决心,传承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做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二、秉持开放包容,实现美美与共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助力中华文明成为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 三、坚持守正创新,谱写当代华章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既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也是激励中华儿女赓续文明、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题中应有之义。做强正面宣传,凝聚奋进之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题教育、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围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重大主题,精心组织主题宣传,推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更加高昂、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更加强劲。弘扬主流价值,建好精神家园。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选树推介先进典型,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着力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党心民心高度凝聚、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提升。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奋进新征程,深刻领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意义、历史意义、世界意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扛起新的文化使命,担当作为、奋发有为,努力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文明滋养和精神力量。(作厂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