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河内,河水静静流淌,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和郁郁葱葱的树影,河堤上来往的行人悠然自得,好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面……这正是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实施六城小流域治理,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雄州街道紧紧围绕“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公众满意”5个方面,大力推动六城小流域治理项目,优化峨嵋河水质资源,提升河道区域内灌溉排涝能力,优化了峨嵋河两岸的市容环境,推动生态河道建设,成为大美雄州一道靓丽风景线。 ![]()
综合治理,补齐水利短板
雄州街道六城小流域总面积55.24平方公里,综合治理面积12.00平方公里,治理措施面积4.58平方公里,主要位于峨嵋河,涉及雄州街道钱仓村、山北村以及冶浦社区等,覆盖农业灌溉面积15000亩,是当地农业生产一条重要的河流。 “过去由于河道使用年久,水质较差,河道内拦网捕鱼、河岸边违建乱建等现象十分严重,且不利于灌溉,”雄州街道水管中心负责人说到,“特别是到了防汛期,由于河道内淤泥堆积,水面上升,一直是街道防汛关注的重点。” 2022年六城小流域治理项目正式实施,重点对峨嵋河实施专项治理,包括岸边违建拆除、淤泥清理、坡面整治及河道整治、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整治等综合治理工作,有力推动了峨嵋河两岸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 ![]()
生态治理,“治”出稳稳的幸福
“水清了、岸绿了、河道整洁干净了,两岸也成了集休闲、健身等于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的‘生态河’,群众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家住雄州街道钱仓村的杨大爷说到,“现在经常有群众在河道边散步,放松心情,很是开心。” 受益的不仅仅是当地的普通群众,种植大户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以前一到汛期,雨水就集中在农田里出不来,导致秧苗被淹,影响生长质量,我们可是犯愁,而现在即使再大的雨我们也不用烦恼,在街道水管部门的帮助下,很快就能将农田里的水排掉,将损失降到最低,”当地的种田大户朱春华说道。 在实施六城小流域治理项目中,雄州街道将水环境质量的提升与区域范围内的泵站一并进行了提档升级,建立良好的流域保水节水系统,提高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能力,强化防汛灌溉能力,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周边群众“治”出稳稳的幸福。 ![]()
水清岸绿,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
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保护涵养水源、避免水土流失、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作用,持续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这既是流域治理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为此,在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雄州街道便将长效管理纳入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的基础上,聘请第三方人员进行管护,压实工作责任,明确管护要求,从而实现治理成效的“双重保障”,切实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 构建立体生态防护网,雄州街道还加大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区域的宣传,增强群众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碧水保卫战等整治行动,共同守护绿水青山,让大美雄州的美丽新画卷有颜值、有内涵。(雄州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