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新江苏周刊网新闻热线:025–52777966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的焦虑心态,可以踏实了 | 十年二十人

发布时间: 人气:  编辑:新闻编辑

几个月前写完《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有点精疲力尽,一周一更的视频节目跟不上了,就想出一个“偷懒”的法子:顺着这本书,拍一个季播的人物访谈节目,题目就叫《激荡:十年二十人》。

没承想,拍人的活儿一点不轻松。

昨天,这档节目在爱奇艺独家播出了。第一个人是柳传志。

在我的企业史创作中,他可能是出场次数最多的企业家,没有之一。

《激荡三十年》就是以他开的篇:1978年,柳传志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一篇如何养牛的文章,察觉一个新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然后是1984年,柳传志下海创业,与他同期的有张瑞敏、王石、李经纬、牟其中和潘宁等等,于是那一年被称为“企业元年”;

然后是1996年,柳传志主导联想转型,投入于国产电脑的生产,“世界没有联想,人类将会怎样”的广告词宣告了第一个国货时代的到来,联想的“贸工技”模式成为中国公司的经典成长路径;

然后是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电脑业务,成为中国公司跨国并购的第一案;再然后是2009年,联想遭遇重大转型;再再然后是2015年,联想控股在香港上市,柳传志罹患癌症退居二线,却又在无意中引发“在商言商”的大讨论。

但是,我希望今天见到的这个柳传志,不是墙上挂着的那个传奇,不是一个已经完成了使命的、金盆洗手的“教父”,而是一个与时代一起进步,甚至仍然在焦虑的那个人。

在这部视频访谈中,柳传志谈到了企业家的当前心态,谈到了他的投资心得,谈到了他对青年人的忠告和期盼。

在中国企业家中,他是极少数拥有自己战略哲学的人,“走正道,拐大弯”“组班子、定方向、带队伍,”“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想着田里”,这些柳氏格言流传很多年,已构成中国式企业的成长范式。

同时,柳传志的自律型人格和他们那代人所独有的家国情结,形成了一种价值观,它非常的古典,甚至有时候看上去有点“迂顽”,但却像岩石一般的坚硬。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受到了业界的尊重

 

对柳传志的访谈,是在中关村联想控股大楼、他的办公室进行的。从高楼望下去,我突然发觉,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

26岁那年,柳传志从珠海白藤农场抽调入京,进入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当一名助理研究员。十四年后的1984年,他在中科院的一个门卫室创办联想公司,从此展开了一段别样的人生。十多年前,中科院把计算所的土地拿出来,交给柳传志开发,今天的联想控股大楼正盖在这块地上。

站在幕墙大玻璃前,73岁的柳传志饶有兴趣地指给我看,这排老楼是中科院的宿舍区,那边绕一个弯,就是当年创业的门卫室。

你看,时间走了四十年,在空间上,柳传志从来没有离开过他出发的起点,而生命的故事却早已面目全非。

访谈整理

吴晓波:柳总做了30多年企业,做企业的最大乐趣在哪里?

柳传志:自己有一个想法能追求,比如电脑,最原先我们在计算机所的时候,什么叫PC机不知道,能做到世界第一。你能按照你的打法一步一步,能实现,肯定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事。

做了部署,到今天,别人认为根本不可能成,最后把它一步一步地弄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每往前进一步,打了败仗退回来又进了一步。这可能是对人生价值本身的充分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 @ xinjiangsu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苏ICP备18003705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80113

    苏公网安备: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7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