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企业 文教 社会 汽车 房产 视频 聚焦 旅游

社区

旗下栏目: 情感 关注 商机 社区

作厂网评:大力弘扬“五种精神”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来源:新文荟网 人气: 编辑:清风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要:作厂网评:大力弘扬“五种精神”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奋进新时代,深刻理解“五种精神”的丰富内涵,对全社会大力弘扬“五种精神”,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劳动精神,创造美好未来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发动劳工阶级,带领劳动人民开创伟业,从南泥湾火热的大生产运动,到小推车推出的淮海战役;从新中国成立初的手提肩扛,到改革开放时代的电气革命;从永不褪色的“铁人精神”,到赶超一流的“载人航天精神”;从都市快递员的忙碌身影,到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创新……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面向未来,我们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在全社会倡树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广泛宣传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和劳动工匠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切实保障好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力解决好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问题,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激发参与强国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引导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的火热实践,勤于学习、敢想敢为、勇于追梦,立足岗位、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在新征程上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诠释劳动的价值、创造美好的生活。
弘扬奉献精神,彰显大爱情怀
      奉献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体体现。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奉献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全部奋斗史、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奉献史。从“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到“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黄旭华,再到“深藏功名60多年、不改初心和本色”的张富清……回望党领导人民奋斗的非凡历程,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热血和生命、青春和才智、辛劳和汗水,在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中书写了壮美的人生篇章。这种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精神之光,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行之路。
      面向未来,我们要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积极从舒适安逸的环境中走出来,踊跃到工作最吃劲、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钻“矛盾窝”、接“棘手活”,锤炼党性、磨练意志、锻炼本领,用智慧和才干努力做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骄人业绩。要淡泊名利、大公无私,自觉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大我”之中,把事业看得更重一些,把利益看得更淡一些,不比待遇、多比贡献,不比回报、多比付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不断奏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乐章。要爱岗敬业、认真履职,始终坚定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满怀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努力干到极致、干出一流、干出精彩,用个人的一份“光”和“热”为强国建设增砖添瓦。
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俭,美德也;禁奢崇俭,美政也。”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勤俭节约精神始终是中国人民的修身之基、持家之宝,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国家而言,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千难万险,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创造彪炳史册的伟业,都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始终坚持勤字当头、俭字打底,做到以俭修身、勤俭持家,戒奢尚俭、艰苦奋斗。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让我们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努力培育时代新风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力量。(作厂社区)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文教 | 社会 | 汽车 | 房产 | 视频 | 聚焦 | 旅游

Copyright @ xinjiangsu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苏ICP备18003705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8011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1439号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北京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 奚洁虹律师

版权所有:南京合吉久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