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企业 文教 社会 汽车 房产 视频 聚焦 旅游

书画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娱乐 书画

“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必须传下去

来源:新华网 人气: 编辑:新闻编辑 发布时间:2018-02-28
摘要:新华社贵阳2月26日电 题: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必须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汪军、肖艳、蒋成 初春时节,地处麻山腹地的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乡里乡外依然回荡着过年的气氛。在紫云县猴场镇打哈村,73岁的苗族史诗亚鲁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兴华

新华社贵阳2月26日电 题:“东郎”陈兴华:苗族史诗“亚鲁王”必须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汪军、肖艳、蒋成

  初春时节,地处麻山腹地的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乡里乡外依然回荡着过年的气氛。在紫云县猴场镇打哈村,73岁的苗族史诗“亚鲁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兴华,向记者谈起春节之后的打算。

  “新的一年,要克服各种困难,将汉文版《亚鲁王》史诗翻译整理出一个苗文版本,解决如何用苗语传承的问题。”陈兴华说。

  在麻山地区,亚鲁王是苗族同胞世代颂扬的民族英雄。《亚鲁王》是我国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过去没有文字记录,靠苗语口口相传,一般在苗族送灵仪式上唱诵,如今在婚丧嫁娶场合选择性唱诵,唱诵“亚鲁王”史诗的歌师则被称为“东郎”。

  紫云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正兴介绍,2011年,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亚鲁王”入选民间文学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隔两年,我国第一部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亚鲁王’的传承能有这样的成果,陈兴华贡献颇多。”杨正兴说,这部史诗内容特别丰富,需要连续43个小时才能唱诵完毕,由于过去没有文字记载,这就使得传承非常困难。

  只上过小学一年级的陈兴华,从十五六岁开始,就拜师学习唱诵“亚鲁王”。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和熟练的唱诵,年轻的陈兴华成为紫云县小有名气的“东郎”。

  过去,“东郎”不允许用文字记录这部史诗,只能口口相传熟记在心。陈兴华意识到这部史诗的伟大,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便“偷偷”用文字记录下来。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一本数十万字的汉文意译版《亚鲁王》。

  “在苗族文化里,唱诵‘亚鲁王’称为‘学讲话’,就是通过唱诵学会说话和做事。”55岁的“东郎”陈仕清说。陈兴华作为国家级传承人,对史诗的传承贡献了一辈子心血,是教会他们这些苗族后代“学讲话”的第一人。

  随着外出务工村民增多和年轻人接受文化方式的改变,作为“亚鲁王”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陈兴华感到压力不小。“新的一年抓紧办,再多困难都不怕,因为这部英雄史诗丢不得。”陈兴华说。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文教 | 社会 | 汽车 | 房产 | 视频 | 聚焦 | 旅游

Copyright @ xinjiangsu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苏ICP备18003705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8011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1439号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北京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 奚洁虹律师

版权所有:南京合吉久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