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年逾八十,您在干什么?您会干什么?您能干什么?新沂市沭河岸边一位叫邵泽璋的老人给您这样的答案。
笔者第一次见到邵老时,他正站在小区门口等着我们。如果不是事先已有所了解,根本无法相信面前的这位老人已经八十多岁。面色红润,健步如飞,谈笑风生,上楼的速度比年轻人还快……
金屋贮宝,兴趣为师
一踏进房间,邵老就迫不及待地把笔者带进了他的“根痴斋”。古人以金屋藏娇,而邵老以金屋贮宝,难以尽数的根雕珍品,“十二生肖”、“不可一世”、“大圣上奏”、“防不胜防”、“敦煌仙子”,从物类到人类,造型各异,栩栩如生……
阳台上,一条木凳,一把小锯,以及凿子、刀子之类,这就是他的工作室和工作室的全部家什。木凳两旁,杂乱放置的树根是他从市场上选购或山野河畔刨来的原始材料。这些看似毫无特点的树根,经过邵老的一双巧手,或挖、或削、或凿,就变成了陈列在“根痴斋”里的无价之宝。
自退休后开始,从事根雕艺术近二十年,工作室里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除此之外,别无所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痴”二字尽显其态。
各得其乐,相敬如宾
“根痴斋”对面是邵老夫妇的居所。欣赏根雕作品后,邵老夫妇邀请笔者到家里一坐。“一尘不染”、“井然有序”是笔者的第一印象。家里无论桌、椅、几、凳,还是锅、碗、瓢、盆,亦或是一截葱白,一头蒜瓣都排放得整整齐齐。
以诗为友,以诚待人
邵老为人热情,待人真诚。他告诉笔者,想要弄到根雕,首先得学会和商人做朋友。“相处得久了,你对人家好,人家自然也会对你好。从和你相处的过程中,人家也能了解到你的爱好,知道什么东西才是你最想要的”,每当聊起根雕,邵老总是有很多经验要分享,“比如一截树根,人家要十五,你就给他二十,下次他有好东西,首先就会想到你,你说是不是?”
邵老从14年开始写嵌名诗,亲朋好友来求,有求必应;慕名来访者来求,也是欣然应允。后来结集成书,因为录入谁,不录入谁,几经商榷。“我的稿件四斤多,成书二斤多。大家都是朋友,你说录入谁,不录入谁好呢?”《泽璋嵌名诗联选》出版后,来求书者甚多,“他们来,都不空手来,买东西,水果啥的我就收了,贵重的东西我一概不要。人家觉得你的东西好,才来要,你哪能收人家东西是不?”
桃李常念春风度,又聚夕阳话晚情
3月10日,为了把专家型教师融合在一起,形成团队,开拓新教育的新局面,实现新沂教育的新蜕变,新沂市教育局成立了新阅读与写作研究所,持续深入地推进“书香校园”项目建设,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助力,特邀邵泽璋与高万同、陈焕廷三位耄耋老人担当“语文阅读顾问”。这位优秀的老教师在耄耋之年继续为教育事业发挥着光与热。
邵老未退休前是一中的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数十年,弟子无数,遍布大江南北,祖国各地。因为人热情,真诚,真朋挚友也非常多。如今邵老的“根痴斋”内悬挂的书法绘画作品“妙造自然”、“根艺之星”等都是这些人所赠。这些作品是邵老的宝贝儿,也是他的骄傲。
鲁迅先生也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邵老专注于根雕十年不辍,专注于诗词又一个十年不歇。年逾八十,仍热爱着生活,运动、根雕、书法、诗词,和岁月赛跑,尽情描绘着晚霞的柔和之美。(赵建 钱雪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