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打电话虚构绑架子女实施诈骗的警情在我所辖区又有发生,此类案件社会影响较坏,且极易蔓延,为防止此类案件高发,公安机关应高度重视,做到精确打击,保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典型案例
1、2017年3月13日下午14时许,方某(61岁)在家中座机接到一陌生电话(电话号码13459638275),电话中一自称方某儿子的男子向方某哭诉自己被绑架,后对方另两名男子与方某通话并以方某儿子的人身安全进行威胁,要求方某汇款,方某信以为真,向骗子帐号汇款人民币60000元。(连云港)
2、2017年8月11日13时,市民许女士婆婆(54岁)在家中接到一陌生电话:13799827352,对方称其儿子被绑架(电话中有一男子叫妈妈,称被他们绑架),并要求将现金人民币5万元汇入一账户内。后许女士与丈夫联系,得知其在单位上班,未遭到绑架。(无锡)
3、2018年1月10日10时,宁女士(56岁)在单位接到一陌生来电,电话中一男子冒充是宁某儿子并向其哭诉,称已被绑架,要求宁某汇款十万元,不然就将其儿子打死,但对方未说联系方式和付款方式就挂断电话。宁某报案后,在民警帮助下与其子王某取得联系,王称并不知道绑架一事,也未遇见可疑情况。(宿迁)
二、案件特点
(一)作案时间:均发生在8时至16时之间。此时正是银行营业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犯罪嫌疑人能顺利使用银行卡汇款。
(二)作案对象:侵害对象多为在家老人。犯罪嫌疑人随机拨打家庭住宅、手机号码,接话人一旦表现出害怕、愿意破财消灾的情形后,犯罪嫌疑人即抓住不放、步步紧逼,短时间内连续拨打固定电话和手机,上当受骗人员多为留守家庭的老人。
(三)作案手法:犯罪嫌疑人具备一定的反侦查能力,作案时均使用专门的手机电话卡以及银行卡,且在异地宾馆或租用的汽车内打电话实施诈骗,一旦确定汇款到账后,立即将钱取出,随后将电话卡和银行卡都扔掉,下次作案时重新购置新卡。
(四)作案人员:此类案件均是犯罪团伙,准备充分,分工明确,他们中有的扮演被害人子女,哭喊求助,有的以绑匪面目出现,对被害人威胁辱骂,迫使被害人向指定帐户汇入现金,同时还有人在银行等候提款。成员间配合严密,动作协调,案前均经过了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三、打防对策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借助新闻媒体,将此类诈骗的惯用手法、特点公诸于众,提高人民群众的识别和自防能力。遇有类似警情不要相信,应及时与孩子取得联系,切勿贸然汇款,如果判断不出真假,应及时报警,有录音功能的电话要及时录音、并记下对方电话号码和银行账户。
(二)加强信息研判,完善证据链。公安机关做好案件信息的收集、研判和串并工作,及时发布预警性的案件情况通报,并在周边省市范围内进行串并案,从中寻找破案线索。注重梳理分析银行帐户、手机话单等信息资料,结合外围排查,准确锁定主要犯罪嫌疑人,摸清诈骗团伙的情况,为成功抓捕和审讯深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金融部门协作,实现一网打尽。针对诈骗团伙分工明确,有的在本地、有的到外省打电话,有的在外省市银行取款的特点,将本地和外地案件情况通报给辖区内的银行,一旦遇到中老年人单独来汇款(特别是异地大额汇款),要注意观察汇款人神态并详细问清汇款缘由,如果发现汇款人神态紧张或受害人反映的汇款缘由与案件情况类似的,要暂缓汇款并及时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以免上当受骗。(南京江宁百家湖所 应婧)
警惕以虚构“子女被绑架”实施电信诈骗的预警
发布时间: 人气: 编辑: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