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上海交响乐团演奏家同开音乐会,又与纽约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合奏交响曲——如此“受宠”的幸运儿,并非稀有的音乐神童,只是上海乐队学院大二学生于任超。在上交、上音、纽约爱乐合作创办的上海乐队学院,于任超和小伙伴们在大师身边排演的机会,远多于传统教学型的艺术院校。
文化,是上海正全力打响的四大品牌之一;教育,是上海实施综合改革的关键民生领域。申城文教结合平台机制2013年构建至今走过5年,文化和教育两大系统安排12亿元,累计实施了百余个重大结合项目。今年是连续实施的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
从文艺院团每年400余场的高雅艺术送戏送曲进校园,到全市近半数中小学全面开展“非遗”技艺传习;从乐队、舞蹈、时尚、电影、美术、设计等六大市级高层次文艺人才培养机构布局,到依托高校筑巢引凤设立18个高层次和紧缺文艺人才工作室;从依托上海之春国际音乐季、上海国际影视节等重大文艺节庆活动搭建学生艺术实践平台,到每年开展“汇创青春”汇展支持全市大学生文创;从建设高校高水平学术期刊,到实施高校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出版工程……上海搭起的“文教结合”大平台,构建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软实力,其影响力还辐射全国,兄弟省区市纷纷前来“取经”。
引育并举,引高端出精品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中,于任超一边侧首拉琴,一边倾听自己也倾听纽约爱乐乐团乐队副首席谢里尔·斯泰普斯的琴声,“他进入状态是那么快,像唱片机一样高速运转。”纽约爱乐抵沪次日就与上海乐队学院学生并肩进行教学演出。2017年,乐团选派首席及资深演奏员在学院进行4批次教学,参与的音乐家超过30人次,总计约700课时。上交音乐总监、上海乐队学院院长余隆表示,每两年纽约爱乐还将在院内选拔多位优秀学子赴美随团演出,在乐团实践中快速成才。
引育并举,引高端,出精品。
与上海乐队学院一样,在文教结合机制支持下,全市已建起6个试点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利用“环同济”资源将杂货街更新为文创实验室一条街;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依托纺织和材料两大优势学科,让学生设计的“科技旗袍”登上爱丁堡艺术节T 台;上戏和上海舞蹈团共建的上海舞蹈学院,将源于北齐、东传日韩却国内失传的传统雅乐舞蹈再生复兴;依托上海大学设立的上海电影学院、上海美术学院,迅速聚集全国乃至全球顶级电影和美术人才,正在重现上海近代电影和美术辉煌……
文教“双栖”人才培养深入基层细胞。市文教结合办统计,3年来,依托同济、华东师大、上海师大、工艺美院等校设立了18个高层次和紧缺文艺人才工作室,包括田沁鑫戏剧艺术工作室、谭元元国际芭蕾艺术工作室、柯蒂斯迪亚兹音乐工作室、赖德全陶瓷大师工作室等,仅去年就通过工作室从海内外引进114名人才,其中柔性引进59人。这些人才双向跨界服务文教领域,既培养本地人才、促进学科建设,又主动支撑文艺院团和文化产业。
传扬并行,促“德艺一体”
惠民中学有一个独脚戏小明星张富善。他和同学们演绎的《调查户口》《洗脚》,走进了上海市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展演,也走进上海大世界非遗项目传习教室。张富善的师傅,正是国家级非遗滑稽戏、独脚戏上海市代表性传承人钱程。作为学生独脚戏社团的指导导师,钱程对他们说,“记住乡愁先要记住乡音,传承标准上海话。”学校继2017年开发《阿拉来讲上海话》数字课程,现正编写《独脚戏》校本课程教材,“全校新老上海人各占一半,新上海人的孩子们也能完全听懂并敢于表达。”而且,惠民中学还与区内8校结成杨浦区沪语文化课程联盟校。
文教结合机制下,全市已有73个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灯彩、楹联、中华盘艺、沪剧、海派面塑、陶艺、麦秆画、海派琵琶、草编等60余个非遗项目在基地学校实现校本课程化,架构起“一校一非遗”格局。同时,通过“1个基地带动周边10所学校”的滚动机制,带动了全市700余所中小学传习非遗。市文教结合办副秘书长林炊利表示,力争在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中,把基地学校扩增至150所,并带动全市所有中小学传习非遗。
传承亦弘扬,连各方资源,促“德艺一体”。在申城,上海学生交响乐团、上海学生合唱团、上海学生民乐团相继成立,集聚更多学生乐舞团体的联盟也先后成立……2016年,最年轻的上海学生舞蹈联盟,由8所高校舞蹈团带动全市173家联盟单位中小学的学生舞蹈团;2017年,上海学生戏剧联盟的成立又使上海学生艺术联盟完成品种全覆盖。在日常,沪上21家国有文艺院团,以高雅艺术日均“进校园”一次以上,并以低价票形式支持学子看好戏。
集才聚智,谋高水平出版
走进上海体院主办《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期刊最近例行的新一届编委会会议,发现34位编委中28位来自海外,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副校长、冰雪运动研究顶尖专家艾瑞克·穆勒也在编委名单之列。眼下,这份学刊在全球81种被SCI收录的体育类期刊中排名第18位。为迎接我国首办冬奥会,穆勒教授正携手名家组织“冰雪运动特刊”,计划今年第4期出版。
上海连续实施文教结合高校高水平学术期刊支持计划,5年来累计投入近1800万元专项经费,市新闻出版部门也给予政策倾斜,现已有6种高校期刊凭借影响因子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学刊跨越式发展与国家“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相辅相成,为上海带来跨国、跨区域的才智集聚效应。
重大出版工程,也快速跻身国内外高水平之列。从“大飞机出版工程”到“朱子文献编修”,上百个文教出版计划正陆续付诸现实。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约请多位院士主编“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并向世界最大出版商之一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输出英文版权,预计5年内陆续向全球发行。华理社社长张辉透露,文教结合支持的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还将推出“战略前沿新材料——石墨烯出版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