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滁河大道霓虹渐起。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龙津社区米巷小区的居民走出家门,外出散步健身。
“以前小区道路上停的全是车,出入小区十分不方便,生怕碰到别人的汽车,再看看现在的道路,没有了随处停放的车辆,路也宽敞了,小区环境也更好了,真是舒适多了!”居民纷纷说道。
停车秩序的改善、居民出入的方便,这正是源于龙津社区坚持以人为本破解停车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僧多粥少”的现实困境

改造前

改造后
雄州街道米巷小区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现有居民楼10幢、住户453户,现有登记车辆83辆,因为小区设计之初,内部没有预留停车泊位、且南北出入口为开放车道,所以小区内道路狭窄、车位稀缺,车辆横七竖八地挤占消防通道,影响居民出行。
据统计,米巷小区共有77户家庭登记机动车、共计83辆,但是通过社区联合物业、应急管理—消防一体化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实地测量后,在确保消防通道不受阻碍的情况下,米巷小区可规划停车位10个,远远低于居民小区车辆数,停车矛盾十分突出。
面对老旧小区停车资源不足、停车管理难等多种复杂情况,如何为人民群众疏“堵”,推动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这是摆在龙津社区面前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龙津社区党总支负责人表示,“不能让停车难题削弱居民对社区、对政府的信任!”
“金点子”变“金钥匙”


探索破题思路,龙津社区多次召开关于米巷小区停车难问题协商议事会,邀请物管办、居民代表等商讨相关事宜。会中,有居民提出“摇号分配”,即想把车停在小区内的居民进行登记,通过摇号方式确定使用权。
如何“摇号分配”?如何规范管理?摇不上号的居民怎么办?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社区又通过走访调查、居民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将“金点子”打磨成型,实现“社区—居民”双向奔赴。制定摇号规则时,优先保障消防通道畅通;参与摇号居民必须是本小区业主,车位使用权限一年,一年之后重新摇号等等,整个过程居民都是见证者。
摇号现场,全程录像,居民代表现场监督。当中签名单公布时,有人欢呼雀跃,有人遗憾叹息,但无人质疑公平。对于未中签的车主,社区没有“一摇了之”,而是牵线搭桥,将一路之隔的浮桥下停车场化身“外挂车位”,通过协商,以半价包月政策托底民生需求。这场“双向奔赴”中,居民看到了诚意,社区赢得了民心。
“车海围城”到“幸福归途”


变化不仅于此,在米巷小区引进的物业公司入驻之后,将原先开放通道的南北出入口安装了道闸,避免了外来车辆的进入,提升了小区停放车辆的周转率,使得停车秩序进一步规范,米巷小区的停车乱象得到根本改变。
如今走进米巷小区,曾经逼仄的通道变得宽敞明亮,消防标识清晰可见,车辆整齐停放在划线车位内。“之前小区消防救援通道被霸占,有居民摔倒,救护车进不来,只能是周边居民帮忙抬出去,”市民王阿姨说道,“你看现在好多了,车辆一直能开进小区!”
家住米巷小区的陈师傅虽然在今年的“摇号分配”中没有摇上,但是他对社区的做法表示支持,并将车停放在一街之隔的停车场。“过去我也是将车停放在小区内,只要有空间我就停,现在既然规范化管理,我就应该遵守规则,而且通过社区的协商,停车场的包月费用也是减去一半,安全又方便,我很支持。”他说道。
破解小区停车难问题后,居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龙津社区将持续优化服务举措,搭建为民服务桥梁,激活基层治理“一江春水”,画好为民服务“同心圆”。(雄州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