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企业 文教 社会 汽车 房产 视频 聚焦 旅游

品牌

旗下栏目: 信息 品牌 人物 文化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江宁科创投激活创新“一池春水”

来源:南京日报 人气: 编辑:新闻编辑 发布时间:2018-07-17
摘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江宁科创投激活创新“一池春水”

  近日,南京中港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迎来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验收。中港电力2013年成立,短短5年就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百强企业。

  公司总经理杨晓川不无感慨地说,企业飞速发展,背后是江宁科创投集团科技金融的鼎力扶持。2015年,江宁科创投集团为公司及时提供了1000万元天使投资,创业团队信心倍增,很快,中港电力便以质量过硬的产品精准切入市场,并陆续和北汽、吉利、众泰等知名新能源车企达成合作,让公司从一家小作坊迅速成长为规范化的企业。

  中港电力是江宁科创投集团服务创新创业的缩影。近年来,江宁区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依托科创投平台带动数十亿元社会资本投向创新创业,成为激活创新“一池春水”的重要引擎。

  创投围着创新转

  科技创新创业早期项目风险大、周期长,创业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市场化投资机构不愿做、不敢做,而政府传统的奖补手段精准性、时效性、杠杆性又不够。为了切实解决科技创新企业早期融资难题,江宁区不断加大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投入,由每年1亿元增加到1.5亿元,支持江宁科创投集团开展直投业务,勇闯“死亡谷”,做市场不愿做、做不了、做不好的天使投资。

  刚入选南京第一批“瞪羚”企业的乐韵瑞信息技术公司,是一家集无线智能音响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成立,2014年因生产资金受限,曾一度陷入发展困境。江宁科创投集团了解情况后,很快为其注入300万元天使资金,先后带动亚马逊、百度、复星等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跟投2亿多元,成功闯过创业“死亡期”。解了资金之渴,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产值已由成立时的1000万元增长到10亿元。

  创投服务科技创新,已成为江宁区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截至目前,江宁科创投集团累计投资创新创业项目100多家,投资额10亿多元,投资项目中85%以上获得了2轮以上的融资,引导社会资本跟投50多亿元。仅2017年,江宁区23家企业就获得15亿元股权投资,其中13家由江宁科创投集团领投。

  据统计,江宁区早期项目的天使轮投资95%以上来自江宁科创投集团。今后3年内,江宁科创投集团股权投资项目在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上市企业将达10家左右。

  创业跟着创投走

  “选择创业江宁,源于江宁科创投集团专业化、有温度、全方位的服务,源于江宁区浓厚的创新创业生态氛围。”南京美均电子公司相关负责人有感而发。

  南京美均电子原是一家区外高新技术企业,掌握国内新能源汽车执行系统领先技术,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江宁科创投集团在完成尽调评估后,很快注入300万元天使资金,并积极协调企业遇到的场地等困难。随后,美均电子毅然放弃很多地方的邀请,决定落户江宁区。

  除了帮助企业解决钱的问题,江宁科创投集团还可以帮助创新创业企业解决欠缺管理和市场经验等一系列问题。以迈拓仪表为例,该企业是一家集超声波计量仪表、智能计量通讯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江宁科创投集团除给予其数千万元投资外,还为其提供了2年多的管理咨询等综合服务,帮助公司拓宽思路、拓宽渠道,推动其从一个“小富即安”的小企业成长为智能计量、智慧水务行业的“隐形冠军”。

  通过科技金融的靠前服务、深度服务,一些优质项目纷纷在江宁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江宁科创投集团“以投代招”已累计引进26个优质项目落户,其中今年上半年引进11家。创投,俨然成为江宁区创新生态的一张新名片、科技服务的新手段、招商引资的新抓手。

  创新“春水”源于创投“活水”

  为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江宁区委区政府先人一步,积极落实“政府主导、市场运营、专业管理”的国有创投政策,对江宁科创投集团投资团队进行市场化改革,成立了动平衡资本,激发团队干事创业激情,形成了“国资主方向、市场讲效率”的创新创业服务环境。

  动平衡资本成立以来,进一步放大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服务创新、服务创业、服务招商,成为江宁区中早期项目投资的引导者和生力军。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金融机构均与动平衡资本开展了“投贷联动”合作。此外,动平衡资本还被评为2017—2018年度全国“基金中基金30强”“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团队20强”,是全省9家之一、南京市唯一一家“江苏省科技金融特色创投企业”。

  “创投有活力,创新才有‘源’动力,创业才有‘沃土’。”江宁科创投集团董事长车鸣表示,目前集团正瞄准创新名城核心区建设、“两落地一融合”、高质量发展等目标,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努力打造成江宁区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招商引资的新抓手、营商环境的新标志。

  本报记者周爱明

  本报通讯员张海洲王迎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文教 | 社会 | 汽车 | 房产 | 视频 | 聚焦 | 旅游

Copyright @ xinjiangsu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苏ICP备18003705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8011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1439号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北京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 奚洁虹律师

版权所有:南京合吉久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