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走出一个个优秀人才。
生态企业张文献
张文献,安徽省亳州市人,89年来南京打工创业,随后成立建筑工程公司,主营土建工程,直至2010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倡导以及建设行业下滑趋势,决定转型。自2010年至2014年,联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汤诗杰等科研专家进行调研考察,连续5年的前期准备,最终决定了转型的行业及目标,进军农业,发展高效农业、立体种植的林下经济产业。
油用牡丹同时属于木本植物、半阴半阳植物,耐干旱耐贫瘠,适合于山地、丘陵地区进行林下种植。在土地选择上,张文献考虑在南京都市圈1小时左右车程范围内的山地或丘陵地带,具有特色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最终综合考虑,选择了六合竹镇大泉村。在科研团队的指导下,当地农民掌握了油用牡丹的种植及观赏牡丹的栽培技术,农民收入也随之大大提高。比如当地农民董玉锦同志,以前务工60-70元一天,现在收入翻了一番,已达到120-130元一天。既提高了收入,又掌握了技术,同时又带动了其他村民加入行业。带动了农民致富,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
创业能手丁仕忠
丁仕忠38岁才开始创业,起初是在朋友介绍下,结识了一位服装老板,两人开始合作经营。当时的创业情况非常艰难,第一批招录的200名员工中,真正会做服装的,只有不到20人,丁仕忠顶着巨大压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机操作。后来,由于外贸订单枯,基本上一单做下来没什么利润,三年就一共就盈利1600块钱,再加上两方经营理念出现差异,最终两人决定散伙。由合作人继续经营,结果一年后亏损了20万,丁仕忠想到自己这三年吃了很多辛苦,加上好不容易培训起来的员工,也不想这么放弃。于是,他去学习别人的管理模式和经验,追求质量上乘,而且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值。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丁仕忠的服装厂得到了一些如波司登、艾莱依等品牌公司的认可,订单也越开越多,经营状况也开始好转。由于国家强盛,经济势力强大,创业环境渐渐变好,他们加速了发展。又开办了一个子工厂,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经营范围,涉及到酒店和机械工厂的业务。 ![]()
文化能人吴配芳
吴配芳,男,1988年10月出生湖南怀化,侗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画研究与创作专业,现居南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六合区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南京市六合区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
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大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做书法老师志愿者,他说:“要想把一座城市建设得更美好,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事。只有齐心协力,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积极的贡献,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的越来越美丽。”他在每次志愿活动中,尤其是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是激发乡村人才活力的重要支撑。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充分涌流,让发展要素和惠民政策泽被乡里,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就一定会加快实现。(朱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