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读书是最好的“养料”。青年党员正处于“壮苗期”,需要把读书作为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练就高强本领的重要途径。
纵观古今中外风云人物,无不是“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习近平总书记将读书作为自己的精神“故乡”,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生活里,养成了“每日必读”的良好习惯,终将日积月累成治国理政大智慧。青年党员不妨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变“学一阵子”为“学一辈子”,用心钻进去、钻得深,方能探得书中的“源头活水”,汲取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就犹如与伟人交流、与历史对话,应该多多益善。但“吾生有涯,知也无涯”,青年党员必须要学会择书、读善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读书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取法乎上”的层次选书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多读文史哲、多看马列原著、多品传统经典、多钻业务书籍,关键之处经常读、重点读,常读常新,做好思想上的清醒人、政治上的明白人、业务上的内行人。 读书从不是一件易事,治学有“三境界”,读书亦如此。只有耐得住“独上高楼”的静心、“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刻苦和“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深思,才能读有所得、读有所获。青年党员要立志“读天下好书,想中国大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在苦读上下真功,发扬挤劲、钻劲和韧劲,化零为整地把书读细,百折不挠地把书读透;在巧读上下真功,坚持读与思、学与用的统一,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书读活,达到“读有所用”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