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一条来自南京市发改委的消息,让人感到温暖—— “我为群众办实事”暖心十条“交卷”。十条措施中各项量化指标已经全部完成,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南京民生保障水平。 2021年9月16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我为群众办实事”暖心十条》以来,南京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按月调度工作进展,压茬推进各项举措落实落地,服务有温度,保障有力度,取得良好成效。“十条”措施具体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保温”“升温”?记者对相关部门、专家和市民进行了采访。
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 温暖出台 “暖心十条”的出台,源自夏季一次与疫情的“短兵相接”。 2021年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发生疫情。疫情给市民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一些不便和影响。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从十个方面提出具体惠民举措,并以“十问十答”的形式制定了具体服务指南,让政策直达市民群众、让举措条条温暖人心。 “暖心十条”分别为:扩大就业帮助您、保供稳价保障您、常态防控守护您、无忧出行方便您、健康校园呵护您、便捷就医关爱您、无疫小区温暖您、星火志愿服务您、全民健身幸福您、民意诉求回应您。
居民在吉祥庵社区党员红色小屋健康驿站进行体检。通讯员 胡吉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市在“暖心十条”中特别明确,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一并遵照执行;各板块可视情研究本区域惠民举措;本举措后续将不断优化完善,所有量化目标均须在2021年底前完成。 全力推进 9月份出台文件,年底前完成指标,心系民生情切切。 南京市发改委与不会各民生部门一道,认真梳理“暖心十条”举措清单,明确主体责任,制定并公布服务指南,加快办理进度,市民百姓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市民在南京雨花台区古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灯光篮球场上运动打球。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 摄 王卫东是“月牙湖篮球部落”微信群的群主。这个群里有两三百号人,每到傍晚,下班后的球友们就开始自发约球。“之前大家不敢下班后来打,主要担心晚上看不清球崴到脚,今年十月底球场亮起了灯光,这里更热闹了。”他说。
南京动态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方便市民换乘。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兴 摄 同样热闹的,还有这两天新开辟的346路公交线。这条线路的开通,终结了板桥街道永安社区没有公交车的历史,也将方便莲花湖以及梅山周边的居民前往板桥生态园游玩。 建设灯光球场、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等,都是“暖心十条”提出的具体举措。类似的暖心场景,今年9月份以来,不断呈现。
“宁聚英才,乐业金陵”专场招聘会,吸引东大、南航等知名高校数百名应届毕业生前来应聘。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扩大就业帮助您”,南京围绕高校毕业生、来宁务工人员、就业困难等重点群体,举办“名城优岗宁聚英才”“直播带岗”等专场招聘活动,线下线上全方位促进就业。
超市生活物资量足价稳。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保供稳价保障您”,南京全面落实肉菜政府储备任务,完成4500吨冻猪肉、100吨牛肉、13000吨蔬菜政府储备任务。认真开展市场运行监测,有效应对国庆节后蔬菜价格快速上涨,11月中旬全市蔬菜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农贸市场疫情防控不松懈。通讯员 仇敏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孙中元 摄 “常态防控守护您”,南京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保持社交距离”等负责任的市民行为,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能力,持续筑牢常态化防控社会大防线。
南京公交安装无接触式车载测温仪。通讯员 卜照雪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无忧出行方便您”,南京公交、公共自行车坚持每日定时消毒,营运公交车辆全部安装无接触式车载自动测温仪。开通夜间公交线路37条;开通循环公交线路23条,与地铁线路衔接,方便市民换乘。
南报融媒体记者 钱红艳 摄 “健康校园呵护您”,持续推进校园新冠疫苗接种和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截至目前,12-17岁学生完成全程接种共34.8万人,接种率为94.6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南京家长成长学院”。 “便捷就医关爱您”,启动便捷医疗服务试点,制定“先看病后付费”便捷医疗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提升核酸检测服务能力,南京82家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日常规检测能力达56万份;保障重点人群就医需求,切实保障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就医需求。
中央门街道新门口18号小区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无疫小区温暖您”,推动南京无物管小区基本管理服务实现全覆盖,加大“智慧家园”信息化建设。推进村(居)委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截至目前,南京已实现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
南京雨花台区雨花街道花神庙社区时间银行服务点教老人使用支付宝。南京市民政局供图 “星火志愿服务您”,建立健全“平战结合”志愿服务响应和协调机制,推动建立“应急骑士”志愿队。积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开展万名老人学智能手机活动。不断推进“时间银行”建设,提升“时间银行”管理服务质量。
河西大街附近的几处“口袋公园”修缮一新,健身步道融入其中。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摄 “全民健身幸福您”,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项目,全市建成9个体育公园,评选出10条年度“最美健身步道”。建成50片灯光球场并投入使用,做好全民健身工程(点)老旧健身器材更新工作,全市641套器材更新安装全部完成。 “民意诉求回应您”,有序开展政务热线归并工作,实现“一个号码受理、一个标准服务、一个系统运行、一个考核监督”,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全面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坚持部门领导带班接听热线制度,在线解答率82.43%。 持续发力 “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南京‘暖心十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要客观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民生工作一直在路上,政府的服务保障将牢牢把握市民新需求、顺应群众新期待,持续升温,持久发力。下一步,南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提炼固化“暖心十条”经验做法,持续排查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不断满足市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副院长周建芳教授表示,南京“暖心十条”,既充分关切和保障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相对困难群体的基本利益,也进一步夯实了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需要加强的居民自我防控意识与执行能力,值得称道。如何让实事进一步办实,周建芳建议在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同时,依靠社区、企业、居民小区物业和社会组织等,主动将暖心服务提供给融入“数字社会”相对困难的市民,让“暖心十条”和南京一系列民生实事项目能够更为公平可及。 南报融媒体记者王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