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企业 文教 社会 汽车 房产 视频 聚焦 旅游

民宿

旗下栏目: 景区 民宿 旅行社 餐饮

中国房东闯京都 把民宿开到日本去!

来源:新浪时尚 人气: 编辑:新闻编辑 发布时间:2018-04-25
摘要:中国房东闯京都 把民宿开到日本去!

  导语:唐末宋初的时候,町屋的建筑方式由中国流传至日本,如今一些中国房东,又在悄悄地让它发生着改变。(来源:界面新闻)

封面图片拍摄:Toshiyuki Yano封面图片拍摄:Toshiyuki Yano

  “清水茶寮”位于门胁町,距离京都清水寺不远,步行至著名景点鸭川仅几分钟时间。

  一推门进入这座明治时期建造的百年老宅,榻榻米带来的草木香气便扑鼻而来。进门后即是茶室和厨房,这里昔日用作店面经营,略带斑驳的日式推拉门与头顶深色木质梁柱搭配,烘托出了整体的古朴氛围。

  里侧的榻榻米房间是生活区“中户”,墙面如旧时一样使用竹篾、泥草与和纸建造而成,可以边品茶边观赏小巧的日本庭院。这大概就是人们想象中的旧日京都生活感,时光的流转在这里似乎不露痕迹。

清水茶寮中的里侧房间,可以边品茶边欣赏日本庭院清水茶寮中的里侧房间,可以边品茶边欣赏日本庭院
门口处还贴着“书籍商”的标志,从中可以揣摩屋主当年的生活门口处还贴着“书籍商”的标志,从中可以揣摩屋主当年的生活

  这是中国老板张一凡在京都经营的民宿品牌“京恋”的其中一处,使用的是如今已经停止再建的传统木质建筑“町屋”。他坐在自己的民宿里,从历史到经营过程,向我们讲述了很多关于町屋的故事。

 张一凡夫妇因相恋于京都,便将自己的町屋民宿品牌取名为“京恋”,右一为合伙人纪晓旸

  张一凡并不是唯一一位在京都经营町屋民宿的中国人,随着近年日本旅游热持续升温,京都从曾经的关西游线路中的一站,变成了让人愿意专程前往的目的地。特色分明的町屋成为游客们跃跃欲试的入住新选择,大批中国房东在这里从事着与之相关的的生意,准备在京都开创新的事业和生活。

  这里有在4天之内就决定辞掉国内工作,来到京都当民宿老板的“90后”;也有想趁中国出境游大潮而起的酒店管理品牌;更多的是从留学生时代起就在日本学习工作的中国人,近年纷纷将注意力汇集在町屋民宿经营上。

民宿经营者马佳南在自己的町屋里民宿经营者马佳南在自己的町屋里

  对于这些人来说,町屋民宿或许并非他们唯一的业务,但却无比重要。还有更多投资町屋房产的业主,他们的故事就在这片异国土地上展开。

  传统“商住两用”房的今昔

因为数量稀少,入住町屋改造的民宿被认为是一件难得的事。如今在改造时,经营者们倾向于让町屋拥有不同的设计特色,以增强入住体验及避免同质化。

每栋町屋都有一条楼梯,连通上下两层每栋町屋都有一条楼梯,连通上下两层

  张一凡夫妇在2013年购置了自己的第一栋町屋做民宿,在行业里算开始得比较早。清水茶寮是他们的第13套町屋民宿。这里前身是书店,墙上还保留着“书籍商”的经营许可标志,和店主反对1989年开始征收消费税的标语不干胶。

  张一凡喜欢尽可能地保留町屋原本的样子,清水茶寮施工前他就让师傅拆下木门,改造完工后再装回去。

  “我也会去别人家即将拆掉的町屋,买回一些门窗、灯之类的老物件儿,”张一凡在讲起房间内的东西来历时,细致得有点像介绍自己的孩子。

  清水茶寮的二楼是一个传统榻榻米的和室卧房,木质房梁呈倾斜状,窗口的位置举架很低。这是因为过去高贵的武士走在街上时,认为百姓站在二楼俯看十分不礼貌而采取的限令,这迫使人们必须跪着才能来到窗边。通常二楼越矮的房子年代越久远。张一凡觉得有意思,也将这些结构保留了下来。

  年代久远的町屋通常二楼举架较矮,为的是不让人们站在二楼俯看走在街上的武士及贵族

  旅行民宿品牌“在川旅宿”邀请青山周平改造了它们的首间民宿“在川合庭”,这位设计师曾因爆改北京胡同旧宅出名。这栋老町屋,前身是拥有120多年历史的铅版印刷厂,前店后院,上下两层。这套设计还曾登上过知名设计网站Designboom的热门榜。

  青山周平的让町屋呈现出一种介于和风与北欧风格之间的简约感,比如既保留着传统的榻榻米房间、和纸装饰墙面、在卧室之外还修建了面积不小的茶屋,边喝茶可以边欣赏外面由竹子、青石、砂砾、苔藓组成的庭院;同时也有大到不像日本的卫生间和清水泥洗手池,及西式睡床。这种混搭在町屋民宿中比较少见。

  从794年桓武天皇定都平安京(今京都市)开始,町屋就作为一种商住两用式房屋在日本全国流传开来。这种两层木质结构建筑多数临街,比较常见的打开方式是下层经商,上层供店主个人使用。

  传统町屋以插大黑柱(顶梁柱)作为町屋开工的仪式,通过梁的结构学来承重瓦的重量,建筑方法与古代寺庙类似。尽管根据建筑者的财力、用途,町屋的面积大小会有区别,但基本的室内结构主要是用一个过道连通接待客人的“店之间”和主人自己生活的“里之间”,以及一个陡而狭窄的楼梯通往二层。

  可惜的是,因不能适应如今的消防、建筑等法规,町屋在1950年后停止新建。

京都街头,一处保留良好的町屋京都街头,一处保留良好的町屋

  尽管京都已经是日本目前町屋保护得最好的地区,但因战火、自然灾害、社会变迁等原因,京都町屋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据《京都新闻》的调查,京都町屋正以每年800套、约1.7%的速度在逐渐减少,目前已减至全京都仅4万多套。
  如今,在京都的街上随便走走,仍然可以和很多施工中的町屋偶遇。它们其中有的正被拆除,有的则在改造中,从摆在施工酒店门口的白色板子上可以看出,其中不少是中国经营者的项目。唐末宋初的时候,町屋的建筑方式由中国流传至日本,如今这些中国房东,又在悄悄地让它发生着改变。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文教 | 社会 | 汽车 | 房产 | 视频 | 聚焦 | 旅游

Copyright @ xinjiangsu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苏ICP备18003705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8011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1439号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北京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 奚洁虹律师

版权所有:南京合吉久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