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老门东……南京向来不缺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街区,但现在游客来宁又多了一处新选择——国庆前夕,熙南里·大板巷示范段正式开街迎客。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整个国庆假期,这里一直人气高涨、人头攒动。数据显示,7天假期,熙南里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传承与再生的共融,让千年古巷再次“活”起来。
建筑: 修旧如旧,还原活着的城市历史 青砖黛瓦,白灰勾缝,雕花围檐,回廊连环,这是典型的熙南里风格,但又不是它的全部。在这里,多个历史阶段的建筑同时并存,既有清末民初的传统多进式民居,又有近代会馆、旅社、民国大宅,还有建国初期的红砖大瓦,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老厂房……每个历史时期所留下的城市印记,都能在这个街区的老建筑里找到。 在熙南里,最富盛名的建筑当属甘熙故居,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由三组五进穿堂式古建筑群组合而成,面积近8000平方米。在这样的基调下,甘熙故居周边的配套建设也很有讲究,建筑以两层为主,局部三层,在建筑形式上,传承徽派建筑的风格,与甘熙故居风貌相协调。
和古建筑相映成趣的是大板巷上的一座现代建筑。这其实是当年的一所老厂房。当初进行街区打造时,它并没有被拆掉,虽然年代算不上久远,但它也是时代留在这里的历史印记。如今熙南里的形象展示中心以及行政办公楼就在这个老厂房内。 继续沿着大板巷走,沿路还能看到不少清末民初的建筑。经过修缮,它们有的成为小型博物馆,有的成为文化体验馆,有的则成为客栈。修旧如旧,街区内很多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得到保护和还原,更能让游客体验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商业规划: 既保留老南京文化内涵又融入现代生活元素 老街也可以很时尚。通过业态规划、功能分区,熙南里将特色餐饮、文化展览等各种业态的进驻,与老南京的民俗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既保留了老南京的文化内涵,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以及互联网发展的成果。
在这里,市民和游客既可以选择老式茶馆,沉浸在传统的茶文化中,品茶香、论茶道,也可以去网红咖啡店、甜品店打卡留念,感受现代生活的气息;既可以在老字号里品味传统文化之美,也可以在互联网智慧超市体验现代科技的便利;既可以漫步街区欣赏到开放式的戏剧表演,也可以在现代科技里享受虚拟现实沉浸式演出;如果要留宿过夜,既可以选择网红连锁酒店,也可以体验精品中式客栈。 在业态、业种搭配设置上,熙南里经过了精心设计。在大板巷牌坊的入口处,设置有时尚餐饮、特色酒吧、网红咖啡,以及烘焙店。沿着巷子继续往里走,则可以看到六华春这样的老字号,老街茶馆这样的老城南特色,还能看到樊登读书、时光百货这样颇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店…… 未来: 打造老字号一条街、全景沉浸式剧场 熙南里最核心的文化,是非遗和戏曲。假期来这里,游客随处可闻戏曲声。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不仅仅是街区本身会打造一些公开的非遗、戏曲表演,各个商家也会打造自己的特色演出,目前像七堂酒馆,每天都会有特色民谣弹唱,而未来各家将力争做到“家家有戏”。
整个国庆假期,熙南里都有不间断的文化演出。在秦汉胡同、街区内的小舞台,戏曲展演、香道表演、民乐演奏、非遗白局每天轮番上演。配合演出,节日期间街区内还会有汉服巡游表演。这项活动让很多外国游客感到惊艳,现场也吸引了不少汉服爱好者自发参与,尤其是到了晚上,流光溢彩的亮化加上古风古韵的汉服,构成了街区最靓丽的风景,夜游客流也因此大增。 相关负责人透露,街区还将打造全景沉浸式剧场“评事剧场”,未来将上演昆曲、白局、越曲、黄梅戏等,预计明年“五一”左右开放。此外,未来在熙南里,将有一批老字号与游客重新见面,评事街将会打造老字号一条街。而目前,老字号六华春已经落户大板巷,很开即将开门迎客。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传承非遗文化,街区还为一批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提供活动场所,协助他们在此设立工作室,并将此打造成市民游客以及中小学生体验和学习非遗文化的教育基地。 (南京旅游集团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