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马鞍山市第五届乡村旅游节2018当涂大青山桃花节开幕;4月21日,和县林海首届百花观赏节如期举行;4月22日,2018年博望区全民定向越野挑战赛暨第五届乡村旅游节启动;4月28日,“自在田园畅游菜乡”2018和县第五届乡村旅游月在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拉开帷幕……入春以来,各类乡村旅游活动在马鞍山接连上演。 从2006年首届当涂桃花节的开幕,经过10余年的培育发展,马鞍山乡村旅游市场份额达46.5%,2017年年收入122.1亿元,预计2018年增幅将达15%,已经成为全市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A 四季有活动, 区县乡村游成旅游支柱 鸡笼山林深如海,半月湖碧波荡漾。4月28日,“自在田园畅游菜乡”2018和县第五届乡村旅游月在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举行了开幕式(如右图)。据了解,此次乡村旅游月即日起为期一个月。其间,还将举行蔬菜主题灯光秀、林海农业生态园采摘游、龙虾美食音乐节暨环湖“彩虹跑”、褒禅山香泉度假区百里最美廊道自行车认证赛等子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上,由林海旅游公司、白果山庄、和县山里人家等多家旅游企业和农家乐组成的和县乡村旅游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成员之间将互联互动、互惠互利、共享资源、整合营销、共同发展。 绚烂春光里热闹非凡的又何止是和县,马鞍山市下辖的三区三县都在举办各类乡村旅游活动。当涂大青山的桃花节、博望区的定向越野挑战赛、和县的百花观赏节……无论你是想要观赏春花、品尝农家菜,还是希望体验采摘的乐趣、体育运动的酣畅,马鞍山乡村旅游都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记者从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文员会了解到,该市的乡村旅游活动并不局限在春季,而是贯穿全年。全市的乡村旅游活动数量逐年增长,今年达到了37项,比去年足足多出12项。“结合乡村风景,马鞍山市各区县、乡镇以各种载体打造起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2017年,乡村旅游年收入122.1亿元,市场份额达46.5%,成为全市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该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副主任童世荣说。 B 集中做规划,多彩乡村游打响知名度 说起马鞍山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当涂县桃花村不可不提,当地一年一度的大青山桃花节正是该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起点。“过去,桃花村的农民都是靠种桃卖桃为生。半夜起来摘桃子,再赶到马鞍山市区或者周边地区卖,收入很低。”童世荣告诉记者,“由于当地自然环境非常好,我们就希望从农家乐做起,最终通过旅游达到扶贫的目的。”然而,当地农民的不理解、硬件设施的滞后,使得发展农家乐的过程困难重重。最终,市、县联动,从修建道路、指示牌,到购置碗筷、桌椅板凳,做足准备工作,带动当地农民开起第一批农家乐。红火的生意引发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一个个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06年,当涂县举办首届桃花节,成为马鞍山乡村旅游启动的标志。在当涂之后,各区、县依托风景秀丽的景区、丰富的土特产、特色鲜明的民宿,逐步打造起各自的乡村旅游品牌。 2016年,马鞍山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经过近两年的集中规划、错位发展,除了大青山的桃花节,含山县的采茶节、和县的蔬菜博览会、花山区以运动为特色的城郊乡村旅游、雨山区的采石矶长江生态文化旅游、博望区以爱情为主题的特色乡村旅游,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的城市名片,打响了马鞍山的乡村旅游知名度,唱响乡村旅游“田园牧歌”。 C 产业搞融合,提升乡村旅游综合品质 最近,桃花缘生态休闲农场的负责人倪梅三打算将农场内的民宿提档升级,并打造一个少儿影视基地。他说:“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吸引更多游客,通过旅游、观光、体验等多重乐趣带动农场食品的销售,实现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 对此,童世荣认为,从早期的以农家乐为雏形的萌芽阶段,到现在的快速发展阶段,马鞍山的乡村旅游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产业融合越发紧密。接下来,马鞍山的乡村旅游将进入品质提升阶段,从纯粹的观赏、吃农家菜向休闲度假转移,通过产业融合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目前,马鞍山已启动乡村旅游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融合发展战略,创建了蒙牛乳业、含山县青花瓷、运漕酒厂3条工业旅游示范线,并巧妙与乡村游线路进行编排;推出了313省道现代林业观光走廊、环大青山现代园艺农旅观光走廊、围乌路生态水乡观光走廊等7条都市农业观光走廊;洪滨手工艺术品有限公司的丝画、石生手指玻璃反画研究院的玻璃工艺品等被评为安徽省百大必购旅游商品。 本报记者 毛琪 本报通讯员 王颖琪 常兴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