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早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拟出台投资限制措施回答了媒体提问。该发言人表示,我们注意到美方关于拟出台投资限制措施的消息,正在密切关注,并将评估对中国企业的潜在影响。 近两日,美国政府在贸易问题上释放出混乱的信息,一会儿说美有关举措是针对中国,一会儿又说是针对世界上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国家。 在2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相关问题时,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也是坚定的,不会因为一时一事而有所改变。他说,对当今国际经济领域出现的、一些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和问题,中方和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一样,仍主张要维护和促进现有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秩序和相关准则,继续致力于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我们相信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位接近中方谈判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论美方出台何种措施,中方都会全面应对。 内部矛盾公开化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贸易专家胡弗博(Gary Hufbauer)在今年1月末参加了关于《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FIRRMA)的听证会,该法案是美国财政部与美国国会共同推进的、旨在解决国家紧急问题的法案。 胡弗博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他认为只要特朗普在任美国总统,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就将持续,“特朗普会阻止任何一个中国对美科技公司的投资。”不过他并不认为特朗普真的会对如此大规模(2000亿美元)的自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19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对美白宫6月18日声明发表谈话称,美方在推出500亿美元征税清单之后,又变本加厉,威胁将制定2000亿美元征税清单。这种极限施压和讹诈的做法,背离双方多次磋商共识,也令国际社会十分失望。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台清单,中方将不得不采取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做出强有力反制。 在外国对美投资上,特朗普早在今年3月就已宣布,将出台措施限制中企对美投资并购,他最初给美国财长姆努钦60天的时间起草一份方案,几经波折,最后的时间定在了6月30日。 受到特朗普政府或对中企采取更多投资限制措施的影响,当地时间25日,美国股市遭遇重挫,纽约三大股指收盘下跌。 姆努钦25日表示,美财政部即将推出的投资限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的,而是适用于“所有试图窃取我们科技的国家”。姆努钦在社交网站推特发文称,彭博新闻社和《华尔街日报》关于投资限制的报道“是错误的,是假新闻”。 然而,25日晚些时候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便对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表示,对美国技术公司的投资限制,将仅针对中国。 这并非第一次美国内阁成员在对外经济政策上发出矛盾声音。5月19日,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称不打贸易战,1天之后,姆努钦与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就曾发表相互矛盾的声明,也显示了特朗普团队内部分化。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则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这表明特朗普正面临一个艰难应对内部不同意见的处境,也面临中期选举选民的压力。 中资赴美环境每况愈下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资赴美已感觉到了寒意。 今年3月12日晚,全球半导体排名前十的博通公司(Broadcom)对排名前三的高通公司(Qualcomm)发起总计1420亿美元的收购,最终被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终止了动议。 多位在美从事跨境并购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虽然看起来该案收购方是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美股上市公司,但此事背后直指对中国资本的担忧。这是一个显著信号,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赴美投资的中资企业将遭遇越来越强的保护主义,风险和成本都会激增。 随后,自3月22日起,中美双方开始经历多次贸易争端,中资赴美环境更是每况愈下。 美国荣鼎公司20日公布的一份关于中企上半年对美投资的报告(下称《投资报告》)称,中国投资者正面临美国政策的双重改变,即美国国会正在通过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来扩大国家安全投资审查制度,同时特朗普政府威胁援引“301调查”结果对华使用更多的投资限制。同时,《投资报告》认为,与FIRRMA还在通过活跃的公共辩论和广泛的法定程序来打磨相比,更迫切的是可能将于月底出台的政策,但没有人能确定不可测的特朗普政府会做什么。 这是过去7年里的最低水平。如果算上资产剥离,今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净值是-78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中国投资者卖了96亿美元的资产,交易数量也显著下降,2014年以后,平均半年交易量有85笔,而到2017年下半年仅有69笔,2018年上半年则只剩39笔,创下六年内新低。 今年3月,美国智库“451研究所”(451 Research)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由于美国监管部门从严审查以美国技术企业为收购对象的交易,使得中国去年在美相关收购的规模降低了87%。今年以来,还有至少5笔广受关注的中资海外并购交易因CFIUS而终止。除了半导体和金融,甚至包括了一家标的为“猪育种公司”的并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