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30日(记者 赵琬微)应对多元化、个性化的未来人才需要,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运用在教育领域。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举办的第四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活动中,教育、IT、金融等各领域专家聚焦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变革。 通过网上学业诊断了解学生的优势与短板;通过“大数据”分析高考志愿选择;通过“智能排课系统”实现学生走班上课……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让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在主题发言中表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教育资源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现在正朝着多样化、优质、有选择的方向发展。面对新的挑战,需要教育界内外人士一起努力,共同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创新周活动内容丰富,包括新高考与教育生态的变革、“教育+资本”高峰论坛、智能时代的教师发展、“教育+VR”未来成长路径探寻、大学教师发展的未来之路等13场主题论坛,聚焦教育领域创新发展,探讨“政策链、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等领域的新趋势。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位于海淀区中关村核心区,是“互联网+教育”产业专业园区。作为“中关村创新发展40周年”重点活动之一,“互联网+教育”创新周活动于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