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距离高考不足50天。随着各地“一模”考试的结束,考生已进入冲刺复习阶段。相关人士建议,考生要充分利用这些时间,以此次模考结果为再出发“起点”,分析成绩发现此前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下一步备考计划,同时注意心理调适。 “一模”之后,考生首先要通过“一模”试卷小分反馈,分析选择、填空及解答题的得分率。每名考生完成卷子后,都会在心里对分数有预估,但拿到成绩后,会有一些出入,特别是解答题。这时就要分析错误点出在哪里,考虑如何解决。 1、规范性错误 答题术语不规范 解决方案 严格按照正确的答题规范做题,注意答题采分点。 2、策略性错误 时间分配、答题顺序不合理 解决方案 设置题型答题时间,进行限时训练,强化解题速度。 3、知识性错误 未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及内在关联性 解决方案 系统梳理知识点,形成脉络,每个知识点利用往年试题进行训练。 4、方法性错误 解题思路及方法不清 解决方案 强化训练,一题多解,拓宽思路,找准解题切入点。 5、其他 粗心、马虎、疲劳、身体欠佳、情绪影响等 解决方案 调整心态、排除干扰、细心答题。 在最后这不到50天时间内,考生最好制订长、短两个复习计划,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以便合理安排复习进程。长计划以“二模”考试为时间节点,按照学科、知识模块和能力要求来制订;短计划要具体到“周”和“天”,内容包括上课、作业、阅读、作息、饮食等。 此外,考生要紧紧抓住《考试说明》,做好三类试题。这个阶段,考生要再次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将知识点、能力点和思维链结构化,并密切关注新换样题,思考试题变式,做好样题解读。 以往,一些考生明明很努力,成绩却上不去,仔细看才发现,很多时候是在走形式,伪学习,寻求心理安慰。如以下行为就是在自欺欺人: 右手练习左手答案,边做边看;这样常会掩盖思维的间断点。 选题做题无针对性,不切实际;这样耗时耗力提分困难不断。 不作反思不去小结,贪多图快;这样只有数量没有质量难见成效。 通过这一轮套题训练,建议考生从下面这些方面操作试试,也许会有一些心得感悟。 1、建立知识缺陷档案,构筑知识网络; 2、建立方法联系档案,构筑方法框图; 3、建立解题规范档案,构筑解题模型; 4、建立题型建模档案,提高应用意识。 调整心 调整备考心态,做到不急、不躁、不慌,也是此阶段不容忽视的事项。
一模考试过后,总有考生因成绩不佳等原因自信心遭受打击。考生如一连几天闷闷不乐,意识到自己处在负面的心理惯性中,可做些积极的事,如跑步、远眺、听音乐等,寻找排解方式,稳定情绪,平衡心理,积蓄力量,寻找新的方向。 期末考试往往考查的是基础,而“一模”注重考查能力,综合性更强。这一阶段谁的抗压能力强,谁能咬牙挺住,谁就可能笑到最后。所以,考生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克服焦虑烦躁心理。树立“多念一天,多会一点,踏实一些”的观点;贯彻“细化每天,落实每时,坚持到底”的做法。 克服紧张慌乱情绪。多和朋友交谈但要多说正能量,多找老师交流进行个别点拨,多和家长交心得到后方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