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企业 文教 社会 汽车 房产 视频 聚焦 旅游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娱乐 书画

“进校园”,怎么进(新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气: 编辑:思远 发布时间:2019-01-14
摘要:“进校园”,怎么进(新语)

       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立德树人,这应该是衡量一项活动能不能进校园、怎么进校园的标准

  

  “同心同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群策群力,创建国家健康城市……”上一年级的女儿每天回家都要背诵一段口号。好不容易背下来市里的,又要背区里的上百字的几条“创城”口号。

  没过几天,女儿又带回来了好几个问卷、调查。这样的“进校园”活动并非个例,税收知识进校园、优生优育进校园、慈善文化进校园……问了问身边其他学校的孩子,情况都差不多。

  门类繁多的“进校园”活动,首先是过多过滥。有些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并无裨益,加重了他们本就繁重的课业负担,也使得家长和老师疲于应付。即便有的活动对孩子有好处,也要根据孩子的认知和生长规律,而不是不同年级一锅烩。更有一些活动,商业色彩深厚,出板报、搞征文和演讲比赛,最后却结束在交纳不菲的费用上。

  这些活动,之所以不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老师也多有怨言,关键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放到孩子的成长上。不少部门在开展活动时,都把公众知晓率作为考核指标,于是便盯上了学校,一些业务性、工作性很强的活动,便堂而皇之地“进校园”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中小学基础教育,就是要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加强品德修养上、增长知识见识上、培养奋斗精神上、增强综合素质上六个方面下功夫。

  学校不是象牙塔,不可能封闭办学,让一些有益于立德树人的活动、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六个素养的内容进入学校,不但必须,而且应该大力提倡。比如,法治知识进校园教会了学生是与非、消防知识进校园让学生懂得在危险面前如何逃生、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学校不是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立德树人,这应该是衡量一项活动能不能进校园、怎么进校园的标准。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文教 | 社会 | 汽车 | 房产 | 视频 | 聚焦 | 旅游

Copyright @ xinjiangsu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苏ICP备18003705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8011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1439号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北京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 奚洁虹律师

版权所有:南京合吉久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