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一位女博士被调入一所偏远的射电望远镜基地工作。 她本想着这辈子可能会碌碌无为,孤独终老。 即将完美上演女博士从看不起到嫁不出的“剩斗士新史”。 ![]() 可不曾料想,一次不经意的观测,她截获了一段诡异的无线电信号。 这段信号以清晰的节奏律动着,就像是来自宇宙深处的呼吸声。 女博士坚信这其中必有蹊跷,用各种方法尝试解开其中的秘密。 ![]() 几个月后,实验室传来了好消息,破解工作有了极大的进展,女博士与一众官员一起查看破解出来的信息。 结果惊呆了所有人,那段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竟然是希特勒的演讲视频。 外星生命接收到了这段人类首次大规模广播的奥运会开幕式,并将它送回地球,似乎在说“我听见你们了”。 ![]() 女博士的研究随即受到总统的高度重视。 可她渐渐发现,自己的发现似乎成了别人的果实。 最后甚至一度失去与外星生命接触的机会。 ![]() 当然,这只是电影《超时空接触》中的情节。 但实际上还真的有这么一段发现神秘信号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角同样是一名博士研究生,同样是外星信号,而遭遇也惊人的相似。 她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将研究成果撰写成文公开发表。 引起国际上的高度重视,让诺奖第一次授予天文学家。 可获奖者名单里却只有他的导师和同事。 约瑟琳·贝尔,从没想过自己在二十年后会惊天的大发现。 身为一个小学生的她只知道父亲一手建起来的天文台是个很有趣的地方。 那里可以寻找到天文书上那些奇妙现象的蛛丝马迹。 ![]() 渐渐地贝尔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被天文学所吸引了。 在父亲的鼓励下,贝尔来到了卢根学院学习科学。 成为了第一个被允许在这个学院学习科学的女孩子。 而其他的女生还沉浸在缝纫和烹饪这样的所谓“实用”课程中。 ![]() 可能是由于贝尔将太多精力投入到这些“不现实”的兴趣爱好中。 她在英国11+考试(小升初)中失利。 父亲为了保证贝尔能接受到开放优秀的教育。 将她送至约克郡的一所贵格会的女子寄宿学校学习。 虽然为此贝尔忍受了多年的寂寞,但也颇受启发。 ![]() 高中毕业后,贝尔希望延续自己多年的兴趣,从事天文学的研究工作。 她报考了格拉斯哥大学的物理学专业。 1965年毕业后,又考取了剑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即将开启人类新世界的大门。 ![]() 在攻读博士期间,贝尔与导师休伊什研究廉价且高效的射电天文望远镜。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们使用2048个偶极天线,在面积2公顷的土地上建成了这种新型的望远镜。 当时正是天文学发展的黄金年代,不久前天文学家刚发现了一种“类星体”。 这种距离地球十分遥远的天体会发出明亮的电磁辐射。 休伊什和贝尔的工作正是通过观测“行星闪烁”现象。 间接测算太阳风的强度或测定观测天体的尺度大小。 ![]() 1967年,射电望远镜正式启用,贝尔也投入到望远镜运营的繁杂工作中。 由于计算机技术还没普及,望远镜所记录的信息全都需要人工处理后才能进行分析。 贝尔作为研究生,自然是要承包这些枯燥繁杂的工作。 那时候,她每天晚上要处理将近两米半的数据纸带。 ![]() 8月6日,贝尔枯燥的工作终于迎来了一丝不寻常。 她细心观察着纸带上的数据,发现了一段诡异的信号。 这段信号并非来自观测源,但却也不像是信号干扰。 它总是规律地出现在观测数据中,并且每天都早4分钟到来。* *注: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每天早4分钟接收到表明此信号并不遵守地球24小时一天的历法,很可能不是来自地球的信号干扰,而是来自宇宙的深处。 ![]() 贝尔心中想:不可能的,应该是某种巧合产生的信号。 可是接连大半个月,神秘信号总是如期而至。 八月底,贝尔觉得这个信号非同小可,她将结果上报给了导师休伊什。 可是导师休伊什看到这些数据,下意识地就说这肯定是人造物发出的。 ![]() 贝尔仿佛清醒过来了,对吧,应该是干扰造成的。 可是就算是干扰也要找到源头,不能任由它影响观测。 进一步的分析,她发现这些信号的周期出奇地精准。 每个脉冲之间的间隔都是铁一般的1.3373011秒。 如果是信号干扰的话不可能会有这样精准的周期。 难道这些规律的信号会是来自外星生命的?! ![]() 接下来的事让贝尔等人陷入了更加深的恐惧当中。 到了年底,休伊什开始忙于批改期末试卷,神秘信号一事一度搁置下来了。 某天,休伊什走出疲劳的办公室,碰见了研究地球物理学的同事布拉德。 休伊什一时兴起,装作不经意问起关于地外信号的事。 布拉德告诉他,如果一个地外信号是窄带频率的,那就很有可能是来自一个发达的文明的。 ![]() 休伊什听后马上行动起来,结果让他大惊。 神秘信号不仅是窄带频率的,而且经计算还是来自一个直径不超过5000千米的天体。 这意味着神秘信号还真的可能是人造物发出的,而且还是外星人。 此刻,人类可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段神秘信号就像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如果贝尔等知情人将这段被称作“小绿人”的外星信号公开的话。 那必定会有人试图回复这一段信号。 人类也许会得到一个强大的外星朋友,也很有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 他们开会讨论后决定要守住这个重大的秘密。 ![]() 贝尔听到导师的这个结论,心情很是沉重。 会议结束后,贝尔回家吃了顿晚饭就又来到了实验室。 这一晚,贝尔在实验室里待到很晚,就在她准备离开的时候。 她又发现了一个神似“小绿人”的信号,但出现的频率并没有那么高。 以至于以前她一直都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 第二天一大早,贝尔查阅之前的观测记录,对这个信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个信号和“小绿人”一样有精准得不可思议的周期。 这下贝尔送了一口气,总不会有两个外星文明同时向地球发送信号吧。 她把数据和自己推测的结论写成报告放在了导师休伊什的桌面。 ![]() 休伊什看了报告后也同意贝尔的想法,于是开始思考信号的成因。 于此同时贝尔又发现了另外两个固定周期的脉冲信号。 更加确信这些神秘的信号是来自天体的一种自然现象。 1968年2月,休伊什与贝尔一起将他们的观测成果撰写成文发表在《自然》期刊。 贝尔作为第二作者,参与了观测发现的全程。 毫不夸张的说,贝尔发现了这些日后被成为“脉冲星”的天体。 没有她的坚持,导师休伊什很可能都不曾重视这些信号。 ![]() 贝尔与导师休伊什发现的脉冲星引起了全球的狂欢。 进一步研究发现,脉冲星其实就是早年提出的中子星。 只不过这些中子星拥有特殊的磁场分布。 当它们自转时,就像一座灯塔,每旋转一周就向地球发送一个脉冲。 ![]() 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表彰脉冲星的发现。 将科学界的最高奖章授予行星闪烁望远镜项目组。 休伊什与赖尔两名教授共享奖项与奖金。 而作为那篇重要论文的第二作者,贝尔不仅没有名誉。 还被认为是“仅仅做了些基础的数据处理工作的学生”。 ![]() 就连开篇提到的《超时空接触》电影中。 主角解开信号后的遭遇也是为了影射诺奖组委会的不公。 正在世人为贝尔所受的不公愤不平的时候。 贝尔却表现得相当淡定,她并没有愤而起恶。 而是一如既往地为天文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 2004年,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人中,破天荒地有一名研究生。 这被认为是诺贝尔组委会对1974年贝尔的不公待遇的反思与补偿。 贝尔不卑不亢,沿着自己的道路稳健地行走。 2003年,贝尔加入了英国最传奇的皇家学会。 2007年,被哈佛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同年,因为对天文学的杰出贡献,贝尔被晋升为大英帝国爵士。 ![]() 但故事还没有完,脉冲星将以另外一个面貌为人所知。 1979年,一个刚遭遇了不幸乐队正在筹备更名后的首张专辑。 乐队的成员偶然间瞥见百科全书中的一副脉冲星图像。 灵感瞬间涌出,这张图像也成为了那张专辑的封面。 这支Joy Division乐队也凭借此作成为后朋克风格的领军人物。 ![]() 随后,伴随着专辑的大火,这张CP 1919脉冲星的图像成为了时尚的流行文化符号。 以另一番面貌出现在大街小巷。 脉冲星也许是跨界最成功的科学发现。 贝尔奶奶的无私与豁达将会与CP 1919永远传递下去。 今年,备受瞩目的美国科学突破奖授予贝尔奶奶基础物理特别奖,奖金高达300万美元。 看到这条消息相信大家都非常感动,真正的英雄人们从不会忘记,谨以此篇旧文表示对贝尔奶奶的祝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