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美景如画,鱼跃鸟飞人欢畅。漫步串场河景观带,眼前这条承载着老盐城人乡愁的母亲河,重焕生机、绽放光彩。全长170公里的串场河,在亭湖区境内长30余公里。在亭湖和沿线各地的共同努力下,串场河已从V类水体提升为准Ⅲ类水体。串场河面貌焕然一新,正是亭湖区系统推进“两战”、全力改变河湖面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亭湖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治水部署要求,全面深化河长制,压紧压实河长责任,开展“两违”“三乱”整治,落实长效管护措施,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全区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今年6月,全市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擂响战鼓。亭湖区迅速响应,把“两违”专项整治作为打赢打好“两战”的关键行动,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亭湖区河道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列出整改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形成整改台账,按照方案要求,立行立改、扎实推进。
△上图:盐东养殖搭建活动房整治前;下图:盐东养殖搭建活动房整治后。 全区河道“两违”问题整治任务共151项,目前已完成121项,占总任务的80%。整治过程中,对两起破坏圩堤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对通榆河蓝线管理范围内的616座坟堆进行迁移,对部分段面河坡种植现象进行清除,确保了河道行洪通畅、水清岸绿。 “我们牵头开展了14条重点河道非法鱼罾鱼簖和养殖网箱专项整治工作,共发现并整治鱼罾鱼簖258个、网箱6075个,有效提升了河道沿线的水环境。”亭湖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亭湖区河长办组织人员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在督查过程中,对整治不彻底的“两违”项目进行交办,督促相关方面将“两违”项目彻底清理,总计督查30余次,交办事项20余件。在此基础上,严格根据《盐城市河湖“两违”整治违法行为整改验收和销号办法》要求,对已完成整治的“两违”问题,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时提请市级验收和销号。
△上图:南洋“两违”房棚整治前;下图:南洋“两违”房棚整治后。 为强化责任落实,亭湖区坚持抓常态、抓长效,对已经完成的整治任务,还不定期组织“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果。坚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在抓好具体问题整改的同时,深入剖析和深刻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监管,完善机制,扎牢制度的笼子,切实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防止类似性、重复性问题发生。 目前,亭湖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照《盐城市亭湖区违法建设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强势推进“两违”整治工作,确保所有“两违”问题在今年底前整治95%,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 与此同时,亭湖区积极落实河道长效管护及生态河道治理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农村河道长效管护体制机制,探索河道管护新模式,动用往年管护结余资金,实施便仓镇河道管护试点项目,对全镇225条农村河道进行市场化专业管护,目前效果明显。全区农村河道生态治理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完成疏浚大中小沟122条、166.8公里、211.8万方,完成生态示范河道打造10条。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打造良好水生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亭湖区委、区政府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加快组织实施,强化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强化系统治理、提高整治成效,强化督促指导、引导社会参与,构建起更加强大的作战体系,坚决打赢打好“两战”,造福一方百姓。 |